当雅居乐遇上绿城 以小镇之名的南北对话暗示着什么?
赢商网记者 付庆荣
一个是“三年千亿”的新晋者,一个是“三年千亿”的追赶者。这个春天,绿城和雅居乐来了一场南北对话。
4月11日,雅居乐地产在官方微信中发布了一篇《绿城中国总裁们来雅居乐总部“串门”》消息。
文中提及的绿城总裁们包括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应国永,董事、执行总裁李青岸,副总裁冯征及各产业集团负责人。而作为东道主,雅居乐主席陈卓林站台。
绿城中国与雅居乐双方领导合影
强调对话管理层的“重磅性”外,雅居乐还于文章导语结尾处特意凸显“特色小镇”这一关键词。此前2月,为探索特色小镇发展,陈卓林家族掌舵下,雅居乐已启动产业地产板块。
这与绿城打去年开始力荐的“小镇计划”不谋而合。但一场大佬间的技艺切磋,热门“小镇”只是其中一环,正如雅居乐集团董事副总裁黄奉潮表示,“未来双方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。”
在这个“合作空间”背后,雅居乐剑指的目标终将回归到“三年千亿”棋盘。“公司2017年的预售目标为600亿元,并将在2019年进军千亿。”在雅居乐2016业绩发布会上陈卓林放言。
回归一二线与三年千亿
的确,“小镇”是时下热词,但却不是这场南北对话的唯一看点。用雅居乐集团董事副总裁黄奉潮话来说,“未来双方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”。
“绿城与雅居乐存在众多共同之处,不管是发展经历、发展理念、发展现状或所面临的问题均较为相似,希望在未来战略思考、发展模式、多元产业布局、具体业务领域提升方面,共同切磋。”
从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应国永的话语中可看出,雅居乐与绿城的合作路才刚迈步。而就二者当前规模而言,雅居乐在其中扮演的更多是“学徒”,因为其是千亿的追逐者,而绿城是新晋者。
经历了连续五年业绩未达标窘境后,2016年雅居乐销售额首次闯入500亿阵营,并超年初目标近70亿元。
在此刺激下,其也首次喊出了千亿目标,“公司2017年的预售目标为600亿元,并将在2019年进军千亿。”
但在千亿征途上,其遇到了绿城此前一样的问题:三四线难题、债务承压与架构调整。绿城销售额从2014年的794亿增至2016年1139亿,恰是其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过程。
受三四线项目拖累,绿城中国总裁曹舟南在2015年度业绩会上承诺,“最晚在2017年完成三四线库存的换仓。”据悉,2016年绿城三四线城市存量房源去化约148亿元,去化率49%。
雅居乐在经历了复制清水湾项目,重点开发打造旅游地产项目失败之后,也将投资目标转向了大本营及热点二线城市,收缩三四线战场。
赢商网了解到,去年雅居乐新增土地储备位于北京、常州、佛山、广州、惠州、苏州等一线、热点二线及强三线城市,其中中山为重点布局城市,北京、苏州、武汉、珠海为公司新开拓的市场。
这与绿城换仓三四线,回归一二线的步调基本一致。而在调整债务结构上,有了中交的背书,偿债能力不断提升,2016年平均融资成本已由2015年的7.3%成功压缩至5.9%,且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。
而从2015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,公司债放开,雅居乐便积极融资。“2016年债务置换及偿还后,公司净负债率下降至49.1%,较2015年下降了14.9个百分点,货币资金已经可以完全覆盖短期借款,短期偿债能力提升显著。”亿翰智库研报指出。
至于架构调整,中交入主后,绿城调为一体四翼,但在今年将变为“五翼”,即投资开发、代建管理、资产经营、小镇建设、生活服务。
无独有偶,雅居乐亦于去年年中正式更名雅居乐集团,地产主业外,形成了雅生活集团、雅居乐环保集团和雅居乐教育集团三大业务板块。
如此看来,站在千亿入口的雅居乐身上总能看到绿城的影子。但不得不说,绿城的千亿多重利好因素糅杂其中,在后市前景不明当下,抱团绿城或是雅居乐选择的保证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