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城业主再访梭梭林,民勤大漠添新绿

2016-04-21

生活不止眼前和苟且,还有绿色和远方。2016年4月14日,绿城业主、员工代表以及《杭州日报》征集的市民代表结队出发,远赴甘肃民勤,继2015年首次考察后再访“杭州林”、“绿城林”成长情况。今年,“绿城林”将再添1900多棵梭梭,大漠深处的绿色将更为浓郁。

初识民勤

4月14日清晨,4位绿城业主、员工代表以及《杭州日报》征集的6位杭州市民代表结队出发,我们要赶往一个即将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吞噬的地方,这里是一块绝对不能失守的沙漠绿洲。而我们此行的目的,就是要为这片土地种下绿色和希望。


经过十多小时的舟车劳顿,我们终于到达2600公里外的民勤。从春景繁盛的江南杭城,到这山长水远的边陲之城,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边的沙漠,莽莽黄沙一直延伸到天际的尽头。


见证“绿城林”

15日一大早,我们和小马哥一起去见证“杭州林”、“绿城林”的成长情况。一路颠簸来到几十公里外的荒漠,让人欣喜的是,去年种下的3万多棵梭梭,成活率为90%,已经长到二三十厘米高,枝头吐露新芽,挺拔屹立在风沙中。


小马哥说:一棵梭梭经过三到四年的管护即可成长为成年,一棵成年梭梭就能固定10平方米荒漠。绿城业主和员工共同用爱心和善意化作一棵棵梭梭,为这边疆大漠守护一方寸土。5年“杭州林”,最高已经长到2米多高,已经能发挥一定的抵御风沙、保护农田村庄的作用,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状况。七八月份雨季来临,满目翠绿,十分怡人。


种树固沙


16日,我们和小马哥一起去种树,大家都有种按捺不住的雀跃。依据挖深坑、栽树种、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,我们认真做好挖坑、放苗、埋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,村民告诉我们说:需要等两三天后再来浇水,这样更加有利于梭梭落根成活。


如果在沙丘活跃地带,需要用麦草方格压沙制作成沙障,以防止梭梭苗被风沙吹倒和淹没。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因为淡水资源的匮乏,浇种用的水,需要从130多米深处的地底下抽取。梭梭根系发达,一般主根深达5-10米。梭梭成年后,村民在其根上接种一种叫做“肉苁蓉”的药材,两三年后方可收成。



暮色将近,返回途中,我们遭遇到了沙尘暴。一时狂风大作,飞沙走石,天地一片混沌,只听见风沙肆意的呼啸声。却依然有在农耕的身影,因为村民必须赶在这两天把种子播种下去。


每年春耕秋收时节,也是与风沙抗争最激烈的时候,村民用葵花树杆压扎在沙丘上用来抵挡住肆虐的风沙,这样种下的庄稼才有成活的可能,才能维持全家人的生计。


风土人情


17日,天空恢复了蓝色,沙枣高挂枝头,带来春的消息。大自然会有很多残酷的考验,同时也会给予宝贵的馈赠。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,民勤人通过勤劳与智慧种植出特有的美味,肉苁蓉、蜜瓜、黑枸杞、小茴香等,结合现代化的电商销售渠道,流通到世界各地,这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。

“沙上墙,羊上房”是当地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,沙尘暴过后,沙子堆聚在房下,羊可以顺着沙墙直接上到房子上面。


这户人家在沙漠生活了几十年,见证了家乡的风土变迁,女妇人说儿女都在县城打工,常年自己一个人在家中,农忙之余,就和其他人一起去种梭梭。看着她朴质、黝黑的面容,不仅感喟,就是这样一群纯朴的人们,把汗水和岁月都给了这片春华秋实的大地,坚定不移默默守卫着自己的家园。



夕阳西下,大地沐浴在烁烁余辉中。明天即将告别民勤,回到都市生活,而此刻大漠独有的宽阔与寂静,让人深思:人真的很渺小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,善小亦为之。


尽管沙尘暴年年肆虐、淡水资源非常稀缺、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,但民勤人从未放弃,一直坚持植树治沙。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植树种绿的行列;期待积聚更多的力量把这片土地变成生命的绿洲。


*捐款渠道持续开通,文中“绿城林”捐种数据截止至4月20日。